追思潘懋元先生暨纪念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式设立四十周年笔谈
钟秉林,杨德广,刘献君,龚放,张德祥,胡建华,周川,邬大光,陈洪捷,卢晓中,别敦荣,张应强,阎光才,石中英,陈廷柱
摘要(Abstract):
2022年12月6日,潘懋元先生与世长辞,我们十分悲痛。1983年,得益于潘懋元先生等前辈学者的不懈努力,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由此开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以燎原之势在国内迅速扩展,众多高等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点纷纷设立,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是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式设立40周年。值此特殊节点,我们邀请了学界部分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撰文抒怀,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共同缅怀潘懋元先生和纪念这个具有开创意义的事件。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钟秉林,杨德广,刘献君,龚放,张德祥,胡建华,周川,邬大光,陈洪捷,卢晓中,别敦荣,张应强,阎光才,石中英,陈廷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德广.高等教育“适应论”是历史的误区吗——与展立新、陈学飞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3):135-148.
- [1]潘懋元,刘小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30-39.
- [2]王洪才.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立、再造与转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1-58.
- [3]别敦荣,彭阳红.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4):65-72.
- [4]刘献君.决策支持:院校管理中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7):48-53.
- [1]龚放.造就智慧之士: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需要重新设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41(4):11-19.
- [2]亨利·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王孙禺,袁本涛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2-193.
- [3]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张维平,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
- [4][5]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156.
- [1]潘懋元.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M]//潘懋元文集(卷二).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
- [1]潘懋元.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4):1-9.
- [1][2]李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5,295.
- [3]潘懋元,陈斌.论作为交叉学科的高等教育学[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4):56-60.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98-200.
- [1]邬大光.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中国符号[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7):1-12.
- [2]潘懋元.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在全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93,14(2):1-6
- [1]潘懋元,刘海峰.高教历史与高教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2,13(1):1-4.
- [2]潘懋元.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88,9(3):1-7.
- [3]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6.
- [4]潘懋元.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考改革走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