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的重新定位Repurpos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王建华;
摘要(Abstract):
作为一种认识活动,高等教育研究可以生产知识也可以建构意义。无论致力于知识生产还是意义建构,高等教育研究的首要作用都在于对高等教育现象作出独到的解释并与其他学科的学者或公众分享。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的“人为性”,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对于高等教育实践的改进具有不确定性。实践中那些切实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观念或政策未必具有智识意义上的学术价值,而那些学术意义上的经典文本也未必都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基于此,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应用性不能忽视但也不宜高估,高等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现象,并建构关于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意义世界。
关键词(KeyWords): 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实践;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体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BIA200187)
作者(Authors): 王建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范内瓦·布什,拉什·D.霍尔特.科学:无尽的前沿[M].崔传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31.
- [2]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0.
- [3] R.K.默顿.科学社会学(上册)[M].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65.
- [4][5][7][24]赵鼎新.什么是社会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16,45,16,98.
- [6][17][20][26][37][39][41][51][53]汉斯·约阿斯,沃尔夫冈·克诺伯.社会理论二十讲[M].郑作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234,157,368,231,30,369,113,115-116,463.
- [8][25][34][35]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A.罗宾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M].李增刚,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13,273,324,48.
- [9][10]克里斯托夫·夏尔勒,雅克·韦尔热.大学的历史———从12世纪到21世纪[M].成家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63,54.
- [11][36]戴维·斯特利.重新构想大学:高等教育创新的十种设计[M].徐宗玲,林丹明,高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11,131.
- [12]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文选[M].陈劲,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13.
- [13]王建华.作为方法的大学[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2):1-7.
- [14][46]约翰·塞克斯顿.据理必争:教条主义时代中的大学[M].刘虹霞,王慧慧,周雅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93,65.
- [15][16][21][23][29][38][40][42][43][48]托马斯·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M].张亚月,梁兴国,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6,3,169,185,49-50,342,33-34,94,361,25.
- [18]赵鼎新.社会科学需要破除理科思维[N].文汇报,2011-07-04(2).
- [19]涂又光.教育哲学课堂实录[M].雷洪德,整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53.
- [22]王伟廉.教育学科研究中的“累积性进展”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21,37(6):37-41.
- [27][31][44]伊恩·哈金.驯服偶然[M].刘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7,156,40.
- [28]杰米·萨斯坎德.算法的力量:人类如何共同生存[M].李大白,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12.
- [30]卡尔·伯格斯特龙,杰文·韦斯特.拆穿数据胡扯[M].胡小锐,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337.
- [32]麻生诚.英才的形成与教育[M].王桂,王振洲,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96.
- [33]加斯东·米亚拉雷.新科学精神与教育科学:关于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建立桥梁的尝试[M].王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6.
- [45]罗伯特·J.斯特兰特.学校教育的戏剧性[M].胡晓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3.
- [47]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M].汲喆,付德根,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64.
- [49]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2.
- [50]霍尔登·索普,巴克·戈尔茨坦.创新引擎———21世纪的创业型大学[M].赵中建,卓泽林,李谦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23.
- [52][54]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M].张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35,63.